预算绩效管理基本知识问答(一)
1.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从2018年开始,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解决好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2.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与人大、监察、审计等机构的协调配合,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2.1什么是全方位?
答:全方位即构建政府、部门和单位、政策和项目3个层级的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2.2什么是全过程?
答: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并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
2.3什么是全覆盖?
答:全覆盖指建立覆盖全部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即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
3.如何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
答:财政部门要完善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机制,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增强预算统筹能力,优化预算管理流程,调动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
4.预算绩效管理责任主体是谁?
答: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5.如何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保障?
答:各级财政部门应围绕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完善涵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执业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
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财务部门牵头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管理机制,按照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要求,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完善内控制度,明确部门内部绩效目标设置、监控、评价和审核的责任分工,加强部门财务与业务工作紧密衔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
6.各地区各部门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应有怎样的思想认识?
答: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预算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常抓不懈,确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7.福州市委市政府是如何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
答:福州市委市政府,依照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 [2018]34号)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闽委发[2019]5号)的要求、制定发布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案》(榕委发[2019]9号),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市本级、各县区分别在2021年底、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